欢迎访问建筑勘察设计网:权威专业的建筑勘察设计网站!
网站首页 |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建材新闻 » 正文

中央首次阐释新常态九大特征五大关键词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2-12  浏览次数:424
核心提示:  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首次全面阐释 新常态九大特征、 提出八个更加注重、稳增长成明年经济工作首要任务、重点推进一带一路

  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首次全面阐释 “新常态”九大特征、 提出八个“更加注重”、稳增长成明年经济工作首要任务、重点推进“一带一路”等三大战略、合理确定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新常态思路下召开的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谓亮点频频,看点颇多。

  稳中求进连续四年成总基调 将合理确定GDP增速等目标

  12月9日至1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经济工作定下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这已是中央连续第四年将经济工作定调为“稳中求进”。

  “稳中求进是创造稳定宏观环境、保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对中新网记者表示,“稳”就是要保持经济运行平稳,而“进”是要进一步促进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其中,提高质量效益是“稳中求进”的中心。

  会议总结了2014年经济工作,提出“全年主要目标和任务可望较好完成,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并对备受关注的明年经济增速目标做了定调:“合理确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保持区间调控弹性” “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区间调控的思路将在2015年更加明郎和清晰,预计明年的GDP等目标不会与今年有很大变化,这有利于合理引导和稳定社会预期。”赵锡军说。

  当前,社会舆论几乎一致预期明年GDP增长目标将进行下调,认为增速目标的下调将给全面改革和调结构提供更大空间。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微博]对中新网记者表示,明年下调明年经济增长目标是大概率事件,增速可能定为“7%-7.5%”区间,明年增速将稳定在这一区间之内。

  中金债券的分析报告也认为,中国或下调明年经济增长目标。“由于房地产市场从高速发展期逐步过渡到平稳增长期,叠加外需持续弱势,需求低迷继续制约经济,经济增长目标下调并不意味着稳增长压力减小。”

  首次全面阐释九大“新常态” 提出八个“更加注重”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会议是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5月提出“新常态”之后召开的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而“新常态”也不出意料成为会议的最大关键词。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会议要求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并首次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资源环境约束等九个角度全面阐述了新常态的主要特征。

  根据此次全新的阐述,在新常态下,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此次阐述不乏亮点,有很多的新的表述和论断。譬如,“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等。

  “这九大特征精准的概括了当前新常态下经济的趋势性变化,对于做好经济工作、对于如何稳中求进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赵锡军指出,例如,“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就是一个新颖的概括,它是指过去那种大家一哄而上、攀比模仿、你有我也要有的集中式消费阶段,这种阶段基本结束意味着生产流通企业必须更加注重产品的创新、定制、个性和质量,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管清友指出,会议首次提出了经济发展的九大新常态,深刻揭示了消费、产业、人口、环境的新特征,其中,对“环境承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的新提法,意味着节能降耗、减排环保的力度将空前加大。

  会议还提出了八个“更加注重”:要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在专家看来,这八个要求与新常态特征一脉相承,是新常态经济发展的总原则。

  稳增长成明年经济工作首要任务 重点推进“一带一路”等三大战略

  会议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主要任务:一是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二是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三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四是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五是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这意味着稳增长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赵锡军指出,这凸显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必须稳定经济增长,才能为社会稳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保障,而稳增长的关键是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此次会议明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 这是中国连续第五年实施“积极—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

  在市场看来,虽然上述政策组合基调未变,但其内涵已发生变化。招商证券(28.08, 2.55, 9.99%)认为,经济下行和通胀压力偏低为货币政策操作赢得更大空间,松紧适度意味着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加大放松力度,预计2015年将有一次对称降息和三至四次全面降准的可能性。

  此次会议还明确提出,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明年有个良好开局。管清友指出,这意味着上述三大战略地位突显,层级将远高于其他区域规划。

  赵锡军认为,重点推进这三大战略有利于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尤其是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均提到了“一带一路”,三大战略的推进势必将拓展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空间和回旋余地,并将带动基础建设等投资,从而对经济稳定增长起到支撑作用。(完)

  详解经济发展大逻辑:五大关键词

  上海证券报

  经济发展大逻辑指路201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模式等九个方面出现的趋势性变化,阐述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一阶段性特征。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会议在新常态这一特征下,提出了2015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主要任务:

  一、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关键是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要促进“三驾马车”更均衡地拉动增长。

  二、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市场要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创新要实,推动全面创新,更多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三是政策要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要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公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

  四、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要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继续实施。各地区要找准主体功能区定位和自身优势,确定工作着力点。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明年有个良好开局。

  五、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基本思路,多些雪中送炭,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

  会议要求,要加快推进改革开放。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推出既具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继续抓好各项改革方案制定。要加快行政审批、投资、价格、垄断行业、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准入、对外投资等领域改革,使改革举措有效转化成发展动力。推进国企改革要奔着问题去,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提出两个“度”到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中央决策无不体现“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本报围绕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着力点,邀请权威专家进行解读。

  关键词:财政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度”醒目

  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

  ⊙记者 高翔 庞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出了两个醒目的“度”: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

  香港一位金融学教授对上证报记者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论述,与此前‘不刺激、去杠杆和调结构’是一致的,关键还是通过改革来调结构。一些具体的经济政策也要围绕这个中心。”

  今年以来,央行[微博]创设了中期借贷便利(MLF)和抵押补充贷款(PSL)等货币政策工具,两次定向降准,目的就是在保持总量稳定的同时,用调结构的方式进行预调微调。而为缓解实际利率过高的问题,央行上月底选择下降贷款基准利率0.4个百分点。

  这位金融学教授对记者说:“央行降息,只是给结构性货币政策一个中场休息的机会。货币政策应该为经济提供一个适当宽松的环境,否则不少企业就熬不过这个冬天;但是太松的环境,也不会给企业动力去调整结构,也会造成新一轮的金融资产泡沫。降准降息等常规货币政策工具在2015年也必然会使用,但结构性的政策肯定还有不少,因为‘调结构’是经济政策的总基调。”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微博]认为,明年降准、降息、SLF、MLF可能轮番上阵。

  瑞银(中国)特约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对记者表示:“一方面,不能让信贷再度过度膨胀,不能让杠杆率更高;另一方面,也不能让流动性过紧、利率过高,否则增长或许会失速,也或许会产生系统性风险。货币政策的总基调是‘稳健’,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作为,央行要积极、主动地去管理流动性。在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货币政策需要承担起调结构这一‘非主业’的任务。”

  央行昨日下午召开的党委会也印证了结构性货币政策仍将继续发挥作用,提出货币政策要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政策取向,重在优化结构、盘活存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金融研究室主任赵全厚认为,有力度,证明未来的实施力度要更大。比如,财政赤字率明年可能会比今年更高;今年的是财政赤字率是2.1%,未来有可能到2.6%、2.7%。

  申银万国[微博]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除了减税之外,更需要增支,预计中央财政支出规模和赤字规模都将扩大,预计赤字率将提升到2.5%甚至更高。

  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使用一些定向的、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并非长久之计。未来,财政政策在“调结构”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赵全厚表示,首先要“绿化”财税体制。以往都是粗放增长,现在要强调环保节能高效。比如要考虑如何提高增长效率,要做好相应的环境补偿。此外,还要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特别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这样有助于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硬骨头不“啃”不胜

  加快推进改革开放。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推出既具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继续抓好各项改革方案制定。要加快行政审批、投资、价格、垄断行业、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准入、对外投资等领域改革,使改革举措有效转化成发展动力。

  ⊙记者 于祥明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进改革开放。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对此,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王小广表示,2015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将有更实质推进,一定会啃硬骨头、涉险滩、过深水区。

  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已经“圈定”,即加快行政审批、投资、价格、垄断行业、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准入、对外投资等领域改革。

  在这些领域,有关部门已经有所动作。11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12月4日,财政部、发改委同日发布3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文件,包括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30个PPP示范项目清单以及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也拉开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大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推出既具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继续抓好各项改革方案制定。”这意味着,“改革”不但是迎接2015年的关键词,而且是“重要”甚至“重大”的任务。

  对此,王小广表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在于金融和财税两大领域,因此这两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应该会在2015年有更实质性动作。

  实际上,全面深化改革从2014年的准备期进入2015年的攻坚期,今年中央深改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的国企、财税、金融、社保、土地、司法等一系列改革方案,都有望在2015年得以逐步实施。

  目前来看,这些领域的改革方案大多处于审议和待批状态,相关细化政策有望在明年密集出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提出,“要尊重和发挥地方、基层、群众首创精神,从实践中寻找最佳方案。”这意味着地方“试点式”的改革,也是改革突破的一条重要途径,类似上海自贸区的成功经验会被尽快复制推广。

  关键词:新增长点

  培育增长点赢得“动力赛”

  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市场要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创新要实,推动全面创新,更多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创新必须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三是政策要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创造更好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

  ⊙记者 李雁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

  对此,清华大学金融系主任、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微博]认为,中国经济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如果能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未来的5到10年仍然有接近8%甚至超过8%的增长潜力。

  一些专家认为,最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力的经济增长点是公共消费型固定资产投资,这类投资包括高铁、地铁、城市基础建设、防灾抗灾能力、农村的垃圾和水处理、空气质量的改善、公共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等。

  李稻葵说,这类投资是当前中国百姓最需要的,最能够直接提升百姓未来幸福感,而且很大程度上可以拉动经济增长。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元春则表示,“应通过开放市场、鼓励创业的方式,让民间资本自由探索下一步新的增长点与增长源泉。”

  近年来,民间资本已经在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互联网消费方面也得到了直观的体现。数据显示,今年11月11日,阿里双十一全天交易额已经达到了571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创造了世界电商购物的奇迹。

  “在未来我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但同时我国消费率仍然偏低的情况下,鼓励、培育以网络购物为代表的新兴消费热点对于促进消费,培育新的增长点有着重要意义。”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微观室副主任剧锦文认为。

  同时,由于在电商平台上经营网店门槛低等特点,以“开网店”作为创业起点、做着电商“淘金梦”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50万人,目前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720万人。

  剧锦文指出,互联网的应用和互联网思维将激发出无限的新型业态,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从资源型经济向资源节约型经济转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

  专家认为,中国经济未来仍然有大好的发展前景,积极发现新的增长点,并让新动力乘势而上、快马加鞭,一定能跑赢新常态下的这场“动力赛”。

  关键词: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内外两条腿趟出新型空间格局

  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要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继续实施。各地区要找准主体功能区定位和自身优势,确定工作着力点。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明年有个良好开局。

  ⊙记者 姜隅琼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是明年经济工作五大任务之一。要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

  去年以来,国家相继提出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和“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建设,具体工作从顶层设计、金融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推进。未来很长时间内,三大战略将是空间格局发展的重中之重。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今后一段时间国内区域发展重点,“一带一路”是国际区域合作框架。前后是对接关系,国内战略配合国际战略,国际区域规划促进国内区域规划。

  “一带一路是对外开放战略,与国内区域开发相对接,优化经济发展,就是要把区域发展和全方位开放的格局、打通对外通道建设结合起来。”中国社科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秘书长陈耀对上证报记者说。

  他说,“继续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战略”以及三大重点战略明确了国土开发的有序性,基本确定了未来很长时期的经济发展布局,体现了空间格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

  具体推进层面,国务院今年9月发布《长江经济带发展指导意见》,上证报记者进一步获悉,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的顶层设计也已基本制定完成,预计会很快发布。

  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然而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表述视野更广。“今年新的亮点是提出空间规划体系,从过去区域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城镇化规划、国土规划向统一、多层次的国土空间格局建设转型。”肖金成介绍,过去的区域规划各自为政,都想发展成大城市,之间的关系不是非常明确。统一的经济空间构建后,项目关系、区域上下级关系更明确了。

  陈耀认为,城镇化核心是解决人的问题,城乡二元结构是小空间尺度的问题;区域空间规划则是大空间概念,城市群是主要载体。区域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从两个不同角度优化城市功能空间。在肖金成看来,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人往哪去,产业就发展到哪里,与空间布局就有相应联系。

  关键词:国企改革

  国企改革不搔痒 直奔问题去

  推进国企改革要奔着问题去,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记者 王雪青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确定明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时要求:“推进国企改革要奔着问题去,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国企改革要奔着问题去”,问题在哪里?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问题无疑最为突出。过去一年中,一些央企和地方国企已经迈出实质性步伐。不过,从国有资产整体通盘考虑,在哪些行业搞混合所有制?哪些不能搞?哪些领域应该大力搞?在明确国有经济功能定位和分类之前,怎么混仍然不甚明确。

  李锦表示,中央将“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作为国企改革成功的标准,而不是国企的规模和增长速度,这点寓意深刻。“活力、效率”正是民营资本的特性,如此表述也意味着混合所有制改革、吸引民资进入将成为国企改革的关键。同时,“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则意味着非核心竞争力的领域将充分放开,例如煤炭、钢铁、公路等行业将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逐渐放开。而“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正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根本难点,也是未来工作的重点。

  在专家看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涉及国企改革的内容不止于此,会议要求:“要加快推进改革开放,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推出既具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继续抓好各项改革方案制定。”

  “三个‘敢于’传达了中央大力推进改革决心。”李锦认为,“推出既具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这句话可以看出,国企改革明年将拿出具体的目标和任务要求。

  据了解,国企改革总体改革方案由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微博]、人社部分别牵头:由发改革负责制定混合所有制改革办法;财政部负责牵头三个文件,包括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成立和改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及投资公司的方案文件,以及国有资本预算改革方案的制定;人社部主要负责薪酬改革方案及细则制定;国资委[微博]则牵头两个文件,一是深化国企改革指导意见,二是国有企业功能界定和分类。

  “有关规范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文件已经讨论通过,有望于春节前出台;同时,国有企业功能界定和分类的文件也将较快出台。”李锦称。

  中央经济工作会闭幕:提2015年5项任务

  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2月11日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总结2014年经济工作,提出2015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李克强在讲话中阐述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对明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总结讲话。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贯彻落实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有针对性进行预调微调,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全年主要目标和任务可望较好完成,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深化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同时,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部分经济风险显现。

  会议认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从投资需求看,经历了30多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后,传统产业相对饱和,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对创新投融资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善于把握投资方向,消除投资障碍,使投资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国际市场空间扩张很快,出口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能,现在全球总需求不振,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也发生了转化,同时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依然存在,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

  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过去供给不足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主要矛盾,现在传统产业供给能力大幅超出需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企业兼并重组、生产相对集中不可避免,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

  从市场竞争特点看,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要求,必须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形成统一透明、有序规范的市场环境。

  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伴随着经济增速下调,各类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必须标本兼治、对症下药,建立健全化解各类风险的体制机制。

  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必须全面把握总供求关系新变化,科学进行宏观调控。

  这些趋势性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会议要求,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对路,工作上要得力。要深化理解、统一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认识和判断上来,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坚持发展、主动作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要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

  会议认为,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明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会略有回升,但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加大。要趋利避害、顺势而为,防范各类风险。

  会议指出,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关键是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要促进“三驾马车”更均衡地拉动增长。要切实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要高度关注风险发生发展趋势,按照严控增量、区别对待、分类施策、逐步化解的原则,有序加以化解。

  二、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市场要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创新要实,推动全面创新,更多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创新必须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把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三是政策要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创造更好市场竞争环境,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

  三、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必须继续夯实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稳住农村持续向好的局势,稳定粮食和主要农产品(11.61, 0.06, 0.52%)产量,持续增加农民收入。要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要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农业补贴办法,强化金融服务。要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搞好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公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要完善职业培训政策,提高培训质量,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

  四、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要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继续实施。各地区要找准主体功能区定位和自身优势,确定工作着力点。要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争取明年有个良好开局。要通过改革创新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是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重要内容,要有历史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要加快规划体制改革,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积极推进市县“多规合一”。要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既要有立竿见影的措施,更要有可持续的制度安排,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治标治本多管齐下,朝着蓝天净水的目标不断前进。

  五、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坚持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基本思路,多些雪中送炭,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做好就业工作,要精准发力,确保完成就业目标。要更好发挥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高职业培训质量,加强政府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扶贫工作事关全局,全党必须高度重视。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加大对基本公共服务和扶贫济困工作的支持力度。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

  会议要求,要加快推进改革开放。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推出既具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继续抓好各项改革方案制定。要加快行政审批、投资、价格、垄断行业、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准入、对外投资等领域改革,使改革举措有效转化成发展动力。要尊重和发挥地方、基层、群众首创精神,从实践中寻找最佳方案。要抓好改革措施落地,狠抓落实,强化责任,加大协调力度。要强化督促评估,落实督办责任制和评估机制,让群众来评价改革成效。推进国企改革要奔着问题去,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会议要求,面对对外开放出现的新特点,必须更加积极地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完善扩大出口和增加进口政策,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巩固出口市场份额。要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服务业市场准入,进一步开放制造业,推广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经验,稳定外商投资规模和速度,提高引进外资质量。要努力提高对外投资效率和质量,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优势产业走出去,开展先进技术合作,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咬定青山不放松,把我们自己的事办好。要精心谋划用好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依靠促改革调结构,坚持不懈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要合理确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保持区间调控弹性,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实施定向调控、结构性调控。以政府自身革命带动重要领域改革,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发展的新动力。要协调拓展内外需,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切实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

  会议要求,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要加强党领导经济工作制度化建设,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法治化水平,增强党领导经济工作专业化能力,强化舆论引导工作。

  会议指出,明年中央将研究提出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深入调研,抓紧工作,为制定好“十三五”规划做好准备。

  会议号召,全党要统一思想、奋发有为,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各项部署,努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以及中央军委委员等出席会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主要负责人,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中央管理的部分企业和金融机构负责人,军队及武警部队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议。(完)

  明年经济增速目标确认下调 新常态正式成大逻辑

  第一财经日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昨日落下帷幕,“新常态”被定位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新阶段、新形势的大幕正式拉开。

  新华社消息称,会议从九大方面提出了经济发展的常态,全面深刻地揭示了消费、市场、资源、产业、人口、环境等方面的新特征;提出了2015年要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等五大任务;同时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松绑市场、推进改革开放的目标改革方向。

  《第一财经日报》从多个权威渠道获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拟定的明年GDP增速目标较今年有所下调,但也在市场的普遍预期范围内。有接近高层人士对本报称,此次会议首次将“新常态”思维融入政策拟定思路中,立足和认同“新常态”是未来一段时间最重要的逻辑所在,也将给一些传统执政思路带来根本性的转变。

  此外,有市场分析人士昨日对本报称,会议透露的国际布局和走出去战略值得关注。中央作出了“世界经济增速可能会略有回升”的判断,无论是“一带一路”、推广自贸区战略,还是强调平衡内外需、进出口,都体现了中央在复杂的内外环境中提早部署的前瞻性。

  “新常态”正式成为经济大逻辑

  昨日落幕的会议,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和阐述“新常态”后的首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新常态”正式成为党中央的共识,并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重大逻辑。

  会议认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在阐述具体的“新常态”时,会议选取了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9个方面的新变化进行阐述。

  基于上述趋势性变化,会议认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接近官方的权威人士昨日对本报称,“新常态”的提出和系统阐述,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以往相比,这次从9个方面阐述“新常态”的内涵,是对APEC会议上习总书记关于增速、结构和动力的阐述的进一步的深化和系统化,揭示了经济减速、结构转变和动力转换的根本原因,揭示了战略机遇期具体内涵的新的阶段性特征。

  在上述背景下,经济增速目标的拟定首先运用了“新常态”的逻辑。多位向本报确认明年经济增速目标下调的人士表示,容忍数字下降,强调提质增效,正是基于中国的现实和未来判断的。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7.4%,城镇就业持续增加,消费价格总体稳定,货币信贷增势平稳,官方认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处于合理区间,但也承认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

  会议也提出,要合理确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保持区间调控弹性,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实施定向调控、结构性调控。

  上述接近官方的权威人士认为,对“新常态”下确定增长速度预期目标的理解,应该有三方面:第一,不论确定的预期目标是多少,都是预期性指标,而不是约束性指标;第二,需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接,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但也不能使各方面的经济关系绷得太紧;第三,更重要的是,在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推动转型升级,“新常态”下预期增长目标所对应的增长点、经济结构等,都和过去不同,不是原有增长点和经济结构的等比例调整。

  稳增长与调结构平衡

  在“新常态”共识上,会议提出了明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主要任务,包括: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上述接近官方的权威人士认为,五大任务从根本上都体现了改革和发展的统一。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需要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发掘新的增长点,需要依靠市场力量,创新政策手段;农业的发展,要在保障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效率,降低污染;形成合理的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既能够孕育新的增长极和增长带,又能够带动市场一体化和要素充分流动的改革。

  本报记者梳理和对比过去几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主要工作任务发现,“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不仅是新颖的提法,也十分贴合当前宏观经济的最新形势。开篇所述的接近高层人士称,整个会议都十分强调时下针对性,有很多创新和突破的领域和提法。

  具体来看,会议提出了“关键是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强调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

  培育新增长点方面,会议提出市场要活、创新要实、政策要宽三大方针,挖掘培育潜力巨大的大量经济增长点。

  另有官方智囊人士对本报称,几大任务充分体现了中央“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思路,而这些的构成和顺序又体现了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和次重点安排。

  改革将进入落实年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微博]认为,2013年是改革开局年,2014年是改革筹划年,2015年是改革落实年。“自身革命”,改革力度值得期待。

  梳理会议内容可以发现,涉及政府职能、金融体制、国企、对外开放等方面的改革都有所提及。其中,特别提出要加快行政审批、投资、价格、垄断行业、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准入、对外投资等领域的改革,使改革举措有效转化成发展动力;要奔着问题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要更加积极地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在改革步伐的部署上,会议提出要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推出既具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继续抓好各项改革方案制定。

  有学者对本报称,在扩大内需和挖掘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背景下,关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相关改革值得期待,因为这一政策对保持增长和转型升级都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最后,会议强调要精心谋划用好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依靠促改革调结构,坚持不懈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要协调拓展内外需,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切实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

  中央首度详释经济新常态(详细)

  上海证券报

  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度从九个方面阐述了这些趋势性变化:

  从消费需求看,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

  从投资需求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

  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发生了转化,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产业组织新特征。

  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从市场竞争特点看,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

  从资源环境约束看,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经济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

  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对“新常态”这一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特征,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昨晚进行了解读。

  “新常态这个提法,是总书记在今年5月份首次提出的,在APEC峰会期间,又对新常态内涵做了阐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将新常态的九个特点做了比较细致的描述。”赵锡军说。

  赵锡军认为,“新常态”是相对历史上的“旧常态”和“非常态”而言的,在2008年之前,我国经济是以出口导向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2008年底到2012年,为应对金融危机,切换到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2013年后进入了“新常态”。

  赵锡军认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挡”,这需要我们打破“中国经济必须高速增长”这一惯性思维模式。

  在他看来,“新常态”意味着为明年定的目标,将不是简单的速度预期,而是区间化的增长概念,而且目标也更加多元化。如何实现区间化的增长概念、多元化的目标、均衡式的发展模式,这也是接下来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积极财政政策要有力度

  第一财经日报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财政政策思路: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要有力度。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自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国自2009年开始一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明年将是连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第七个年头。

  财政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整的一种重要手段,具体通过税收、补贴、赤字、国债、收入分配和转移支付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中国的财政政策分三种: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具有扩张特征的积极财政政策和趋于中性的稳健财政政策。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胡怡建告诉本报记者,在经济低迷时,政府会采用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主要任务时,第一个就是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稳增长仍在调结构前面。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前几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对积极财政政策做诸多解释,今年对积极财政政策只解释了一句话: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本报记者发现,这也是近些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出积极财政政策要有力度。

  胡怡建认为,今年经济下滑明显,这也反映在财政收入下滑明显上。“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的确需要有力度的积极财政政策”。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称,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部分经济风险显现。

  一般来讲,积极的财政政策会反映在财政赤字扩大,今年财政赤字是1.35万亿元,比去年同比增加1500亿元。有经济专家预测,今年财政赤字规模会扩大到1.7万亿元。

  除了赤字扩大,也会通过减税减费来刺激经济细胞——企业。比如随着今年营业税改增值税推进,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国营改增已累计减税3276亿元。此外,今年财政部对小微企业加大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优惠政策力度,前三季度共为小微企业减免税371亿元。

  另外,积极财政政策也将继续反映在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上,而民生支出依然是重点。比如近年来,财政加大对民生方面的支出,支持农业水利和国防建设,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镇化建设。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确定,明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

  容忍经济下行以拓宽改革空间

  文/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 匡贤明

  从改革落地看,一项改革从出台到落地,需要一定时间。在经济压力仍比较大的情况下,转型改革要落地,就需要有一定的空间。因此,对经济下行的容忍度越大,改革空间就越大。

  容忍经济下行以拓宽改革空间  今年是全面改革的第一年,客观地看,改革转型在多方面有突破,改革的力度可以用“前所未有”来形容。从我国发展趋势看,明年的改革转型更为关键。这不仅是“十二五”的最后一年,关系到“十二五”以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改革目标的实现,更关系到未来6年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的重大目标,关系到未来6年转型改革的全局。这就要求明年在全面部署改革上要有大的突破。因此,预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在深化改革上会有一系列的部署。

  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看,建议明年重点推进以下几个领域的改革:一是政府行政体制改革,要快马加鞭;二是服务业的市场开放,要有大动作。今年国务院出了一些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要落地还需要改革配套;三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体制环境要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空间要进一步打开。

  比如,我们总在说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从鼓励创新创业出发,能不能全面免除以自用房产创业的小微企业的免收房产税?这种车库创业,恰恰是涌现“创客”的最佳环境。在这方面,既要口惠,更要实至。

  四是涉及公平正义的改革要加快,比如社保改革,今年城乡养老保险接轨,明年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方案建议尽快推出,以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五是加快推进土地改革,这是各方关注的一个焦点;六是对外开放要做重头戏,今年以APEC为重点全面谋划了相关开放战略,明年需要加快落地。从现实需求看,明年改革任务还相当繁重,改革的力度不能亚于今年。

  当前中国经济压力比较大,稳增长方面预期会所有动作。刚公布的2014年11月份CPI数据和PPI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增长中的通缩压力正在加大。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都创下了一年来的最低,表明企业去库存化的进程还远未完成。企业面临较大的盈利压力。但这个稳增长,要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的因素,而不能简单地采取总量刺激的方式。也就是说,虽然都是稳增长,但途径和手段会做出明显调整。

  从这个角度看,预期明年大的货币宽松可能性不大。这不排除货币政策的某些调整,但政策的重心仍会放在结构调整,放在转型改革上。表现在投资方面,短期内扩大投资是必要的,但需要进一步把短期扩大投资和中长期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大规模地投资刺激预计不会出现,但特定行业的投资会有增加。

  从改革落地看,一项改革从出台到落地,需要一定时间。在经济压力仍比较大的情况下,转型改革要落地,就需要有一定的空间。因此,对经济下行的容忍度越大,改革空间就越大。预期明年GDP增长的目标会有所下调。从明年转型改革的现实需求看,建议GDP预期目标放在7-7.2%比较合适。当然,更重要的是,要把经济增长的质量指标放在优先位置,要优于数量指标。2015年的结构调整,要在今年一些重大结构优化初露端倪的基础上,加快推进。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知音文化设计 德杰盟公司 北京中外建 广州瀚华建筑 上海大磊建筑 天华建筑设计 重庆大恒建筑 北京筑都方圆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
<